现代文阅读 – 01

现代文阅读 – 01

大红苹果甜 邀请您加入大红苹果甜的个人会议室

点击链接直接加入会议:
https://meeting.tencent.com/p/9909437217

#腾讯会议:990-943-7217
会议密码:890738

复制该信息,打开手机腾讯会议即可参与

引  言:散文阅读的解题全过程

(一)读文题:对全文大意做出预判

1. 文章的主体事物

  • 说起梅花(2015年北京卷)    
  • 雕不出来(2015年西城期末)    
  • 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
  • 给儿子(2023 新课标I卷)
  • 中药芬芳(2016年石景山模拟)
  • 西川的沉静(2016年西城一模)

2. 文章的性质功用

  • 种植入门问答(2025年新课标I卷)
  •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卷)    
  • 浙江的感兴(2013年北京卷)
  • 庄重(2017年西城期末)

3. 文章的问题意识

  • 湖殇(2016年上海卷)
  • 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卷)    
  • 负重的河流(2013年四川卷)

4. 缺乏足够信息

  • 心灵的篝火(2012年北京卷)    
  • 大河家(2010年全国二卷)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3.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废墟之美》(2014年北京卷)

  1. 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
  2. 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3. 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浙江的感兴》(2013年北京卷)

  1. 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
    •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2. 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彩色的荒漠》(2009年全国一卷)

  1.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3. 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4.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