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背景与古代职官制

史地背景与古代职官制

历代重要地名与地理概念

(一)天下

  • 九州:传说中上古时期的九个行政区域,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有海环绕。四海即“天下”。如《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二)山河

  •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 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如《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西地区。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
    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如《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以南的地区。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如《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三)都市

  • 西安:长安、西京、西都。
  • 洛阳:洛邑、洛京、京洛、东都。
  • 南京:金陵、建康、江宁、白门、白下、石头城、应天、天京。
  •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汴京、东京。
  •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杭城。
  • 北京:蓟、燕京、范阳、幽州、北平。
  • 苏州:姑苏、吴中、吴门、平江。
  • 扬州:淮上、江都、维扬、广陵。
  • 徐州:彭城、涿鹿、西楚。
  • 镇江: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
  • 绍兴:会稽、山阴、越州。
  • 宁波:甬城、甬上、四明。
  • 武汉:江夏、夏口。
  • 长沙:星城、星沙、潭州。
  • 南昌:洪城、洪都、洪州、豫章。
  • 九江:浔阳、柴桑、江州。
  • 太原:并州、晋阳、龙城。
  • 大同:云中、平城。
  • 成都:锦官城、锦城、芙蓉城、蓉城。
  • 沈阳:奉天、盛京。

历代重要年号与大事年表

皇 帝年 号年数年 份 历史大事
汉武帝 建元 6 前140—前135 二年,张骞向西域出发,奠定了丝绸之路开拓的基础。
元光 6 前134—前129 元年,马邑之围起,汉朝结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
六年,首次对匈奴主动出击,卫青打击朔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
元朔 6 前128—前123 三年,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中原,汉武帝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元狩 6 前122—前117 二年,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四郡。
四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长城内外恢复和平。
元鼎 6 前116—前111 六年,汉武帝派军队攻破南越国,置为郡县。
元封 6 前110—前105 三年,西汉灭卫满朝鲜,置为郡县。
汉光武帝 建武 32 25—55 元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六年,平定关东。
九年,灭陇右隗嚣。
十二年,灭巴蜀公孙述,至此克定天下。
汉献帝 建安 25 196—219 元年,曹操始兴屯田,劫持献帝至许,即“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年,曹操擒杀吕布。
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十二年,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
十三年,曹操封为汉丞相。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十六年,刘备入川。
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十九年,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
二十五年,曹丕称帝,建魏国。
宋文帝 元嘉 30 424—453 六年,因病由文帝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
十七年,文帝罢斥刘义康。
二十二年,刘义康废为庶人。
二十七年,北魏入侵,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宋朝国力削弱。
三十年,遇弑身亡。
魏孝文帝 太和 23 477—499 十四年,孝文帝亲政,推行改革。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十八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二十三年,孝文帝崩,卒年三十三岁。
隋文帝 开皇 20 581—600 八年,杨坚命杨广、杨俊、杨素率三路大军伐陈。
九年,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擒陈叔宝,陈朝灭亡。
十年,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至此天下一统。
隋炀帝 大业 14 605—618 八年,隋炀帝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
十四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唐太宗 贞观 23 627—649 十五年,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和亲。
唐玄宗 开元 29 713—741 十九年,玄奘取经还,抵长安。太宗征辽东,无功而还。
天宝 15 742—756 四年,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德宗贞元 21 785—805 五年,西川节度使韦皋大破吐蕃于嶲州。
唐宪宗元和 15 806—820 三年,牛李党争开始。
宋仁宗 天圣 10 1023—1032 元年,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
庆历 8 1041—1048 三年,赵祯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
四年,宋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
五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排斥出朝廷,新政失败。
宋神宗 熙宁 10 1068—1077 二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史称“熙宁变法”。
元丰 8 1078—1085 元年,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史称“元丰改制”。
宋高宗 建炎 4 1127—1130 元年,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应天府,建立南宋。
四年,秦桧放回南宋,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
绍兴 32 1131—1162 二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十一年,解除岳飞、韩世忠兵权,同金朝签定了绍兴和议,称臣纳贡。
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
元世祖 前至元 31 1264—1294 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
九年,定大都为首都。
十六年,灭南宋。
元顺帝 后至元 6 1335—1340 元年,伯颜取消科举考试。
六年,顺帝与脱脱发动政变,罢黜伯颜,顺帝得以亲政。
至正 28 1341—1368 九年,重新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
十一年,由刘福通等红巾军引爆元末农民起义。
二十八年,明军进攻大都,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明太祖洪武 31 1368—1398 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十三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明成祖永乐 22 1403—1424 三年,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此后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
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
明世宗嘉靖 45 1522—1566 二十九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史称“庚戌之乱”。
四十一年,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藩被谪戍。
明神宗万历 48 1573—1620 十年,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神宗开始亲政。
十七年,神宗不再接见朝臣。
四十七年,明军在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丧师九万,败局遂成。
清圣祖康熙 61 1662—1722 六年,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
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
二十二年,平台湾。
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清高宗乾隆 60 1736—1795 十六年,确立了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和驻藏大臣共治西藏之制。
二十二年,平定准噶尔。
二十四年,清军攻取新疆地区,天山南北从此完全归入清朝的版图。
三十八年,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清德宗 光绪 34 1875—1908 十五年,光绪帝亲政。
二十年,甲午海战爆发。
二十四年,慈禧等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于瀛台,六君子被杀。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光绪帝、慈禧太后等西迁逃难。
二十七年,签定《辛丑条约》。同年,清末新政开启。
三十二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改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